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,距离2008年那场地震已经过去13周年了,关于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要怎么写呢,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的优秀范文,有需要的同学们,可以参考一下。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吧!
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,四川汶川发生8.0级地震。近7万人丧生,1.8万人失踪,37万余人受伤……
满目疮痍,举国同悲。解放军、武警战士、医生消防官兵、警察、志愿者……在灾难面前,他们不曾放弃,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。
如今,13年过去了。逝者已安息,生者更加坚强。那些在地震中被救出的少年们初心依旧,向阳而生,勇往直前!
2008年,乔莲畤8岁。他的父母在地震中双双遇难,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。看到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军人,“在夜里,废墟中,给了我们极大的慰藉”,一颗当兵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。重建开始,源源不断的爱心来了。乔莲畤得到一位广西好心人长达十余年资助,并在柳州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。2019年,他考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。今年,21岁的乔莲畤如愿参军入伍,“我要用这种方式报效祖国,感恩所有帮助我的人。”
2008年,15岁的唐紫寒在四川北川中学读初三。地震发生后,她的班主任折返教室将学生们救出来,而自己却不幸失去了生命。如今,唐紫寒已经成为陕师大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。她说,自己要继承老师的遗志,完成老师没能做完的事。“教师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事情,因为我的生命就是老师给的。”
2008年,7岁女孩李欣雨在地震中失去了右手。坚强的她,用左手练就了一手好字,江苏扬州的好心人朱家青一直资助她完成学业。2020年,李欣雨以625分的好成绩,被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录取。她说:“不管自己以后能做什么,希望能够帮助到很多人。”
2008年,空降兵部队上万名官兵飞赴汶川,12岁的程强看到余震中他们冒死抗灾救人。送别救援官兵时,他高举横幅“长大我当空降兵”。2019年10月1日,已是空降兵某旅“黄继光班”第38任班长的程强参加国庆阅兵,和战友们阔步走过天安门。“长大后,我就成了你”,一个瘦弱男孩成长为钢铁战士。
2008年,北川中学学生李阳举着吊瓶,陪伴并鼓励被埋压的好友廖波。经过一天一夜守候,在武警官兵的不懈努力下,廖波最终获救,李阳也因此被称为“吊瓶男孩”。2013年,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大三的李阳参军入伍,如愿穿上军装。他说,“要当个好兵,为家乡人民争气。”
2008年,刚刚大专毕业的蒋雨航在废墟中被压5天5夜,124个小时。被消防官兵成功救出后,他说:“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。”多年后,蒋雨航如愿成为了一名消防员。穿上橙色抢险救援服的那一刻,他变成了当年救他的英雄,用双手守护着更多人的平安。
时光穿越灾难,也见证重生。13年前,他们是一群被悉心保护的少年;13年来,他们坚守初心,在恩与痛中刻写时日,在伤与勇中重新出发,努力生活,“长成”了梦想中的模样!
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二今年“5·12”前夕,“14岁的‘猪坚强’已进入生命晚期”的消息持续引发关注,再次唤醒人们对13年前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铭心刻骨的记忆。
13年前的5月12日,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、波及范围最广、救灾难度最大的强震猝然来袭,山崩地裂的灾难、满目疮痍的家园,震恸中国。沧海桑田、恍若新生,13年后的今天,鲜花怒放在昔日的废墟上、人们行走于新生的道路上——当我们再次凝视这沉重的一天,不为纪念灾难,只为铭记那段众志成城、气壮山河的壮阔历史;不为赞美悲剧,只为重温那些跨越伤痛、擦干眼泪的真挚感动;不为功颂艰苦,只为传承那种重建家园、向阳而生的精神力量。
“党员干部留下,同学们先走。”
灾难来临之时、猝不及防之间,这句让人震撼的话语,不仅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,更彰显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。回眸这13年,无论是抗震救灾时的迅速响应、八方支援,还是恢复重建、发展振兴过程中的对口援建、同舟共济,党始终是我们穿越灾难、崛起危难的“主心骨”和“定盘星”。
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一百年来,在党的领导下,中国人民迎难而上、战天斗地,战胜了一场又一场自然灾害。无论是4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、13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,还是去年的战疫情、抗击特大洪水,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、办难事、办急事的优越性一再得到验证。
“我不怕,汶川地震时很多人来帮我们,我也要帮大家!”
2020年春节,武汉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中,“90后”绵竹女孩王利却留了下来,她驾着私家车送发烧者去医院,坚持了一个多月;军队文职护士刘佳,这位曾经在汶川地震中获救的女孩,疫情中两次递交战书、奋战在“红区”;来自什邡市的农民吴强、潘大树等,则把自家40万斤蔬菜全部送给了武汉……
13年来,地震的阴影在远去、灾区的创伤在愈合,但大爱不灭、依旧传递着生命的律动。从汶川地震到新冠疫情,变的只是时间和地点,不变的是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的举国动员;变的只是人物和故事,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。制度的优越性中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,这是一种软实力,让我们无惧前进路上的任何风险挑战。
“有手有脚有条命,天大的困难能战胜。”
这是青川灾民曾经挂在自家住房上的两句标语之一,喊出了灾区群众自力更生、重建家园,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气神。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,如果说恢复重建离不开党中央的全力支持、离不开全国人民同舟共济的对口援建,那么如何振兴发展就要靠灾区群众的百折不饶、自立更生。
重建或有穷期,发展永无止境。昔日的地震重灾区,多地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,同时还是生态脆弱区、产业贫乏区。穿越灾难的人们如何向阳而生?他们不畏艰险、接续奋斗,把抗震救灾精神发挥到极致,兴产业、办旅游、谋发展,把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变为浴火重生的家园、再变为欣欣向荣的热土。穿越灾难,我们从胜利再次走向胜利,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磅薄伟力、靠的是全民族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坚定信念。
13年,穿越灾难、浴火重生,我们见证了中国力量创造的人间奇迹;乘风破浪、接续前行,我们见证了中国力量书写的壮阔篇章。缅怀,是为了更好地前行,祝福这不屈的土地山河巍然、生命向阳!
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三今天,不仅是国家的防震减灾日,还是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!虽然已经过去了十三年,但这次地震已经深深印在了我们心中,5.12汶川大地震,是除了唐山大地震外最严重的一次。
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十三年前的今天,在2008年的5.12,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。这次地震不仅影响了大半个中国,还影响了部分东南亚国家,这次地震有6万多人遇难。
回想那次地震中,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…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存活下来,用自己的背顶住了千斤重的房屋瓦片及钢铁,还在手机上留下一条短信:“亲爱的宝贝,如果你能活着出去,一定要永远记住:妈妈永远爱你”,留完短信,便安然离去。小学的一位班长,不顾死活在教室和避难场所不停地来回奔跑,就是为了要救困在教室里的几位同学...这些亲情和友情是多么伟大啊!但即使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,但还是有不少人在这次“无情”的灾难中与人世告别。
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,是讲述汶川存活下来的人很乐观地生活着。我有些佩服他们,他们没有因为经历了这场“狂风暴雨”的阴影从而失去生活的方向,还坚持乐观地生活着。过去十三年的,有的人漫不经心,认为这地震过去了就过去了,不把它当回事。但我却在心里默默地哀悼和祈祷:“天堂中的地震受难同胞们,希望你们在天上能过得开心一些!”
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四时间过得真快,一晃十三年时间过去了。回想走过的路历历在目,2008年的自己只有10岁。当电视中持续播报地震震情的时候,才知道发生大地震了。
屏幕中的残垣断壁以及同胞的哭诉,历历在目。如今,灾区已经重建起来了,有恢复了昔日的繁华,有些人却永远的回不来了成为人心中永远的痛。
一位亲历者的印象让人感触:
2008年汶川地震过去整整13年,那一年我才大二。当我跑出教学楼的时候,那一天的天空真的是这个北方城市5月的好天气,天空湛蓝湛蓝的。站在教学楼下面,给家里打电话,电话打不通,那一刻估计全中国的通讯都瘫痪了,最后终于接通了,接电话的是我的外婆,她说她以为自己头晕了,我让她赶紧去外面的空地上,事后知道我妈在小麦田里打农药,只看见高低起伏的麦浪,站也站不稳,一屁股坐在麦田里。
地震那一刻,叫中国之殇一点不为过,之后很长一段时间,我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杂志上废墟中的一只小手,那一刻我真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。几年后当我也成为一位母亲,真的不敢再看这样的信息,再加上4月初我弟媳的妈妈车祸不在了,就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自己,珍惜周围的人。
哎,反正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越发的会明白一些道理。
我是亲历者,那一年的一切历历在目。
愿灾难不再,人间美好。
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五今天是2021年5月12日,汶川地震13周年。十三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,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.0级地震。这场发生在13年前的自然灾难,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。那些镜头记录下的地震中面临生死抉择的受灾群众和抗灾战士,如今怎么样了?
“同志们,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,灾情就是命令。灾区的老百姓、灾区的群众在期盼着我们。4000米高度更缺氧,而且空中都已经结冰了,所有教练员都已经胸闷头晕。”这就是汶川地震中,由15名空降兵组成的先遣小分队。地震发生后,处于震中地带的茂县与外界通信和交通一度长时间中断,成为一座“孤岛”。2008年5月14日上午,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带领先遣小分队,携带通信、引导、侦察等装备,分成两个批次从4999米的高空跳下,在无气象资料、无地面标识、无指挥引导的“三无”条件下“盲跳”至茂县地域,他们是最早进入震区的侦查和救援人员。
如今,“15勇士”中的很多人都已经从部队退役,有人成为了民警,有人成为了基层干部,还有人做起了长途车司机。去年9月17日,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纪念日,这15名曾经的空降兵再次聚在了一起,又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照。
13年的时间,也能让少年成长为青年,当年的地震少年们现在都怎么样了呢?大家还记得“抗震小英雄”林浩、“袖珍女孩”汤星月、“可乐男孩”薛枭吧,他们都长大成人了。
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5.12汶川地震13周年作文的相关资料信息,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!